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光。然而,春季看似温和的阳光实则暗藏"杀机",忽冷忽热的天气会让皮肤"措手不及",飞扬的花粉柳絮更是在肌肤表面"大闹天宫"。这些外界刺激轻则让皮肤"闹点小情绪",出现干燥脱屑,重则可能引发"皮肤暴动",导致红肿过敏。
记者邀请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孙彩虹主任给大家带来清明外出踏青的护肤“小贴士”。
春日肌肤有许多”隐形敌人”,紫外线就是其中头号公敌。许多人误以为只有盛夏才需防晒,实则清明前后紫外线强度已达冬季的2—3倍。地球工程学报研究显示,4月UVB辐射量较12月增加187%,且因臭氧层季节性变薄,紫外线穿透力更强。更棘手的是,春季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UVA)占比升高,这种”隐形杀手”能穿透玻璃直达真皮层,加速皮肤光老化。因此,孙彩虹提醒市民朋友们,清明踏青需做好防晒。
春日肌肤的第二个“敌人”是温差湿度变化引发皮肤”脆弱缺水”。清明时节”一日历四季”的温差变化,迫使皮肤毛细血管不断进行”扩张-收缩”的极限运动。研究表明,温度每变化10℃,皮肤屏障功能就会暂时降低,导致水分加速流失,敏感几率增加3倍。特别是从温暖的户外进入空调环境时,这种”温度休克”最易引发潮红、刺痒。春季相对湿度常低于40%,加上3-5m/s的春风,皮肤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可达冬季的1.8倍。当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不仅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脱屑,皮肤渗透性还会增加,使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因此,春季皮肤及时补水保湿才能养护好护好肌肤的底子,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花粉柳絮也是不可小觑的。中国过敏防治中心数据显示,春季户外过敏原中,榆树花粉(15-25μm)与皮肤接触后,30分钟内即可引发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更值得注意的是,杨柳絮表面携带的灰尘和微生物,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过敏原仓库”,持续释放致敏物质。杨柳絮接触暴露部位(手腕、脚踝)出现线状排列的红色丘疹,常有灼热感而非单纯瘙痒。建议外出做好防护,归家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湿敷5分钟清除残留过敏原。针对敏感肌及对花粉等过敏的朋友,建议踏青时佩戴防护口罩,避免吸入性的过敏源。
“此外,清明前后隐翅虫、蜱虫等开始活跃,昆虫复苏也可能带来困扰。”孙彩虹说,隐翅虫体液含强酸性物质(pH1-2),接触皮肤后可导致”线状皮炎”,其损伤程度堪比轻度化学烧伤。而蜱虫叮咬除造成局部炎症外,还可能传播莱姆病等病原体。因此,外出爬山或是野外需要做好防护,用好防蚊水,防蚊贴等。如出现皮肤问题需要及时找皮肤科医生诊治。
孙彩虹提醒大家,春天万物复苏,却也是皮肤问题的”高发季”。随着气温回升、花粉飞扬、紫外线增强,各类皮肤病发病率较冬季平均上升40%。了解这些春季特有的皮肤问题,及简单的防护和应对措施,才能做到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必要时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