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难以抵挡,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AI浪潮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也有人在留言区发出“播音专业学生碎了”“有了数字主播,真人主持人过完年后还有班上吗”等感慨。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有播音专业学生因感到压力而更换了考研方向。

图片来源:杭州新闻联播

  近几年,多家媒体都曾试水数字主播项目。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AI主播在仿真性上也逐渐完善。比如,在尝试初期,一些AI主播的动作、语言还显得较为机械和僵化,如今,通过对主持原型动作、表情、音色的捕捉和模拟,AI主播的“违和感”已经逐渐降低。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AI主持的播报很可能不断贴近真人,甚至让观众看后“难辨真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AI主持会抢夺所有新闻主播的饭碗,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从此“无路可走”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要看到,AI主持的精进和完善,主要还是在复刻呈现和信息搜索整理的层面。也许在精准念稿、保持普通话标准、识别出每一个生僻词方面,AI主持可以日臻完善,比真人主播的失误率更低,但是,一位优秀主持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多个面向,绝不只是“照着念稿”这么简单。只要在专业判断、个性风格、思想情感和应变能力等层面不断打磨,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护城河”,AI就不至于对从业者构成实质性挑战。

  例如,同样是播报一段新闻,真人主播基于前后内容的情绪基调,灵活调整表达方式、做好过渡衔接,并展现出个性化的表达风格,就是AI主播难以“代劳”的。再如,在一档对话栏目中,受访者的回答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主播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

  优秀的主持人才,不仅要以专业素养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有能力同专业人士展开深度探讨和交流,也要具备较强的情感交流、互动和控场能力,在报道灾难等新闻时展现共情能力,尊重逝者及其家属的隐私;在对方“跑题”时以巧妙的语言艺术将对话拉回主线;在采访对象提及关键点时及时捕捉追问……有了这些复合型能力,又何愁被时代淘汰?

  AI时代,数字主播和真人主持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从业者完全可以基于不同情境,让新技术为我所用,将有限的精力从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多专业性、创造性活动中。

  例如,有专家就指出,类似深夜档新闻、凌晨突发事件播报等,就可以用数字主播代替真主持人,从而节省真人主播的劳动力。另外,对于时效性较强的报道内容,而主持需要在前方采访、“分身乏术”时,也可以借助AI主播及时播报采访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AI浪潮难以抵挡,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对新闻院校和有志于播音主持行业的学生来说,还需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更具前瞻性地进行应对和调整。可以预见,未来,那些缺乏临场反应能力、只会机械念稿的主持,很可能会被AI主播所取代。那么,在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就应当更注重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思考和驾驭跨学科议题的能力;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使学生懂得让新技术为我所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人文素养,形成独特的主持和互动风格。

  说到底,人之为人的价值,正在于鲜活的个性、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否则,即便是真人主持,又与AI主播何异?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