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大就大吧,省得去花钱游泳!”据北京卫视报道,北京暴雨来临前,东城区龙潭街道党工委书记冯业水在劝说一名居民搬离危险区时,竟得到这样的回答。经过街道干部两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有11名居民同意转移。

  此次,华北地区暴雨来势汹汹,在暴雨来临前疏散地势低洼地区和危险地区的群众,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明确规定,政府应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启动预警响应,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情况紧急时,实行有组织的避险转移。

  在这场暴雨中,根据法规要求,承担疏散任务的街道不仅指引居民撤离,还妥善做好了生活安排,解决了居民搬到附近宾馆暂住的费用。但是,即便是“不花钱住宾馆”,起初还是有居民不太乐意。一些老年居民因为担心家中财物安全,不愿意离开熟悉环境,即便暴雨来临也不想撤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街道干部只能反复做劝导工作,于是就发生了视频画面里这一幕。

  对此,有网友评价称“太费书记了”。报道透露的这些细节,显示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来临时,要减少人员伤亡,除了及时启动预警机制,也有赖于把基层工作做扎实。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一些基层的预防措施,也许表面上看没那么必要,甚至事后证明是虚惊一场,但只有提前扎紧安全防护的口子,才能在危险真正来临之时松一口气。

  政府有责任组织危险地带的人员疏散,公民也有义务配合撤离。拒绝搬到政府部门提供的宾馆,看似是“给国家省钱”,但是,万一危险真正到来,政府组织救援所要付出的成本,救援人员可能承担的风险,就明显大得多了。

  防灾救灾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如果政府工作做得不到位、不规范,或者对后续安排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被要求疏散的群众当然有权利提出。但在危急时刻,配合属地政府统一安排,及时转移避险,才是确保自身安全的理性选择。

  这几天,还有一段拍摄于火车上的视频受到关注。因为K396次列车受困在半路多时,一些乘客产生焦虑情绪,车厢里出现拥挤现象,年轻的乘务员哽咽安抚乘客:“领取物资千万不要拥挤,哪怕吃不上,免费的饭一会儿就好。”“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

  面对未知的自然灾害,人们难免紧张不安。但是,情绪并不能带人脱险,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不能慌乱。遵守秩序、服从现场救灾人员的统一安排、遵循专业科学的脱险方法,就是为公共安全和抢险救灾做贡献。

  不少人在面临灾难时手足无措,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救援犹豫不决,也跟普通人与救援人员之间的“信息差”有关。当乘客滞留良久,急切希望撤离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前方路况的危险,留在列车上才是安全稳妥的选择;当居民拒绝街道提供的撤离方案时,他们也未必清楚地意识到这次暴雨来得如此猛烈。

  这要求基层做群众工作时,要把问题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尽最大努力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把自身掌握的情况充分告知群众,不要因为沟通难而降低对工作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街道干部苦口婆心劝说群众撤离,与乘务员哽咽安抚乘客,正表达了基层工作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