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购买了15年的用药量?据近日央视网报道,一慢性疾病患者为了将医保购药高价转卖给药贩子,3个月竟购买了15年的用药量。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一条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诊所勾连起来的“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正侵蚀着国家医保基金。
回流药,指的是通过医保等途径从医院或药店购买,然后销售给非法回收人,再次在市场流通、销售给患者的药品。报道显示,一些“回流药”直接存放在阴暗潮湿、墙壁发霉的地下室;有些则无视药品存储避光、冷藏等要求,随意堆放;有些药品临近保质期,依然被倒卖给了非法药商、不法药店,重新流入市场。不难看出,在“回流”过程中,这些药品的质量、效用、安全性等已经很难保证,患者服用之后,不仅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可就是这些隐患重重、风险巨大的“回流药”,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好生意”。他们利用他人的医保卡或诱导参保人过量配取药品,然后“低买高卖”、层层加价后转售牟利。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回流药”骗保案件中,有些甚至涉及金额达上亿元!
有人不禁要问,3个月购买了15年的用药量,如此反常的购药数量,参保人或药贩子是如何做到的?医院、药店等难道没有丝毫察觉吗?这正是问题的严重和可怕之处——部分医药机构已然成了“回流药”黑色产业链中的一环,也成了购药骗保的“受益人”之一。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甚至通过挂床住院、过度诊疗、开具虚假检查报告等形式,让患者“小病大治”或者“头疼医脚”,以此套取医保基金,大发不义之财。
国家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属于专款专用的专项基金,关系到每一位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法分子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蚕食甚至鲸吞医保基金的行为,不仅会造成大量医保资金的流失和滥用,还会严重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医保制度的惠民属性,影响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因此,对于这一黑色产业链、对于牵涉其中的个人和医疗机构,必须重拳出击、严惩不贷。
近年来,有关部门把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作为医疗保障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多部门协同配合,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如此监管高压态势下,仍有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骗保手段愈加隐秘、组织化特征愈加明显。对此,除了持续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外,也要不断创新治理举措,以科技手段“无死角”地查漏防冒,护牢守紧百姓的“看病钱”。
2022年开始,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立反欺诈数据监测专区,研究开发了“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等大数据模型,并与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线索联合查办,以技术赋能提升监管精度。
还应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医保骗保的犯罪主体中,参保人员涉案占比超过五成——这提醒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众的法律宣传和案例警示,提醒公众严格遵守有关医保的制度规定,不要“久病成药贩”。
让监管“长牙齿”,让大数据“长眼睛”,任何伸向国家医保基金的“黑手”,都必须被坚决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