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的进口水果越来越丰富,但是,当你购买、品尝那些声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意识到,它们可能是假冒的进口水果呢?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在北京的部分水果市场,商家假冒进口水果牟利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将国产水果放入印有外文的包装盒里,就成了“进口品种”;有的则是现场“加工”,为自家水果贴上进口标签,穿上“洋外衣”。国产水果摇身一变,就成了进口货,价格也水涨船高,溢价高达50%至300%,利润令人咋舌。有业内人士称,这些假冒进口水果的伎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知假卖假,如此操作,为害不浅。一来,被当成“冤大头”的消费者损失了不少金钱,知道真相后也多半会失去对高端市场的信任。二来,那些承担了进口水果运输、关税和质量检测等费用的守法商家,不仅被压缩了利润空间,还可能遭遇“劣币驱逐良币”,失去市场竞争力。

  假冒进口水果成了“公开的秘密”,有关部门显然不能坐视不管。针对售卖“进口水果”的商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及时曝光、查处存在问题的商家;对于那些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尤其是一些在电商平台上公开出售“进口水果标签”的店铺,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绝不能让网络成为假冒商标随意印刷、流通的温床。同时,要积极帮助消费者打破信息差。拿“日本进口葡萄”来说,若消费者能够获知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日本进口水果名录中只有苹果和梨,那么这一谎言自然不会有立足之地。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也能帮助消费者少上当。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想要购买进口水果,还得擦亮眼睛,对相关包装、标识等要多留心,别花冤枉钱,别交“智商税”。

  话说回来,“不以出身论水果”或许是避免“踩坑”的更好办法。近年来,随着国外种质资源的不断引入、国内种植技术的逐渐提升,许多进口高端水果已实现本土化,消费者选对品种、找好产地,一样能吃到口感、品质都一流的水果。所以说,人们在购买时,还是应该多一些理性,学会按需消费。不仅购买水果时要如此,购买其他商品也是如此。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