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奇特现象悄然兴起并愈演愈烈:从热衷于在 Steam等平台大量购买游戏却鲜少玩的“游戏仓鼠”,到在各个数字领域疯狂囤积信息的“囤积狂魔”……与现实生活中疯狂“囤货”不同,数字囤积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改变着人们与数字资源的关系,并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数字“垃圾场”
打开视频网站或手机App,许多人的收藏夹里塞满了所谓“有趣内容”,从科普视频到娱乐综艺,从“深度好文”到精美图片,可谓包罗万象。然而,一些受访者表示,这些在初见时被视若珍宝收藏的数字信息,在收藏之后就没有了“然后”——真正被点开观看、阅读的寥寥无几。
电脑硬盘、手机内存更是重灾区,大量陈旧的文档、重复的图片、过时的软件安装包,占据着宝贵的存储空间,即便电脑、手机频频发出内存不足的警告,主人依旧“舍不得”按下删除键。游戏领域同样如此。据统计,仅10%公开Steam个人页详情的玩家,手中就积压着价值超过19亿美元从未玩过的游戏。此外,短信、邮件、照片、视频等各类数字信息,也在人们的电子设备中越积越多,形成一个个数字“垃圾场”。

数字囤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造成心理压力,引发焦虑情绪。面对海量的数字文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信息过载”的压力感。由于囤积的内容过于庞杂,难以有效管理和利用,在需要查找特定信息时会感到困难重重,进而引发焦虑情绪;担心错过重要的信息或社交动态,可能会产生一种“错失恐惧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社交行为。
——给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存储带来压力,造成数字资源浪费。例如,一些用户在云存储服务中囤积了海量的数据,使得服务器需要不断扩充容量来满足需求。这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其他用户对资源的正常使用。在一些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如偏远山区等,大量的数据囤积和传输需求可能会使当地的网络服务质量下降,加剧数字鸿沟。
——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尘封”,无法发挥应有的传播和共享价值。一方面,数字囤积可能导致信息传播的混乱,使得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在大量的无用信息之中,影响社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共享;另一方面,获取信息时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可能会引发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有可能加剧信息安全风险。无论是个人还是存储服务提供商,管理海量的数据都面临着更高的安全挑战。当存储大量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照片、银行卡信息等)时,一旦存储系统被黑客攻击,这些敏感信息就可能被泄露。此外,数据的长期囤积也增加了数据丢失的风险。一旦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存储服务提供商出现经营问题,大量囤积的数据可能无法恢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数字囤积的三种诱因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影响到很多人的信息接收和处理习惯。数字囤积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和个人逻辑。
心理层面的“占有欲”作祟。收藏大量游戏,仿佛拥有了一个随时可供娱乐的 “宝藏库”;看到一篇标题漂亮、“不明觉厉”的文章先“点赞收藏”,即便当下无暇顾及,也能在心理上获得慰藉。囤积各类信息,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打造一座属于自己的“知识堡垒”。在海量信息的数字时代,知识和资讯瞬息万变,唯恐被时代甩在后面的人们,有着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心理,试图通过占有尽可能多的数字资源来缓解焦虑。
社会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影响。消费主义文化在数字时代愈发盛行,它鼓励人们不断购买、占有更多的物品,包括数字产品。在游戏领域,新游戏不断推出,精美的宣传海报、精彩的预告片刺激着玩家的购买欲望。玩家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盲目跟风购买,认为拥有更多游戏是一种时尚、一种身份的象征。在信息获取方面,社交媒体上的“知识分享”“好物推荐”也让人陷入一种“不囤就错过”的心理陷阱。
数字技术的“便利性”与“误导性”。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获取和存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数字存储空间看似无穷无尽,给人一种可以无限制囤积的错觉。云存储的出现更是让人觉得,只要将文件上传到云端,就永远不会丢失,由此进一步助长了囤积行为。一些软件和平台为了增加用户黏性,默认设置大量的信息存储选项,且删除操作繁琐,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和鼓励了数字囤积。
数字生活也需要“断舍离”
数字信息日益全方位覆盖我们的生活,数字囤积如同无形的包袱,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诸多方面。改变数字囤积,需要个人、网络平台和社会形成合力,在数字“断舍离”中提高数字资源利用效率。
养成科学理性的数字消费观念。在面对各类数字资源时,不盲目跟风购买或收藏。定期对自己的电子设备进行清理,如超过一定时间未使用的文件、游戏等,果断删除。采用科学的文件管理方法,对重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数字平台与企业应强化责任担当,优化数字产品设计,倡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视频网站、游戏平台等数字内容提供商,应优化产品设计,引导用户理性购买、使用数字资源。比如,在游戏平台上,可以为玩家提供游戏试玩功能,让玩家在购买前充分了解游戏内容,避免盲目购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应提供更加清晰的存储空间使用情况报告,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存储状况,并鼓励用户清理无用文件。
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对数字资源合理利用的宣传与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向公众普及数字囤积的危害,倡导绿色、健康的数字生活方式。主管部门应从规范数字资源的生产、传播和科学利用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绿色的数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