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如何找准发力点与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后的两趟东北之行中给出了清晰答案,明确了“抓改革要进一步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的重要方向。
担当起新时代的发展任务,东北需要继续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奋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尤需用好改革的办法,破解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把打通堵点卡点、解决难点痛点变成工作支点、改革亮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辩证看,堵点卡点往往也是释放内生动力的潜力点。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国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民营经济较为薄弱,是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还是激发企业、人才等创新创造活力,无论是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还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清除市场壁垒还是提升政府服务质效,都考验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智慧,都需要从内因着手,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把“问题清单”当作“改革清单”,让资源要素加速流动,有助于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打通堵点卡点,要学会在全局视野下解决局部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着力点。这就意味着,既要夯实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也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对内,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合作;对外,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发挥优势、协同联动中找定位、谋出路,打通堵点卡点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面对堵点卡点、难点痛点,没有一股“闯”的劲头、“创”的精神,改革就寸步难行。加强改革调研,深入基层实际,深入人民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求解意识从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持续推出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提升通过化解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让改革取得更大实效。
内蒙古自治区“新春第一会”强调,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为牵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辽宁省“新春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明确要推出一批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吉林省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2025年引进培育100个首店;黑龙江省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明确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在这片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因地制宜以改革之“钥”解难题破藩篱,“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