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23年以来,上海市徐汇区已有68个小区完成物业费调价,96个小区完成维修资金续筹,物业费提价带动小区品质升级,物业管理新模式已初见成效。上海市徐汇区的相关做法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因为同样的问题在许多城市的小区都存在。
对于很多建成多年的小区来说,物业费调整是一个烫手话题。一方面,物业费定价仍维持在多年以前,而小区物业服务人力物力成本却逐年上升,物业公司服务积极性有限,服务质量自然也逐年走低,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说物业费越低就对业主越有利。
另一方面,调整物业费需要得到业主的认可,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业主会质疑,调了价多花了钱,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就会变好么?多花的钱去了哪里呢?有的小区甚至陷入了因物业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业主不满意导致物业费收缴率低,物业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口难调,业委会能否履行物业费条件手续,同样是个问题。
物业费不是越低就一定越好,但也不是越高就一定越合适,关键是要具体小区具体分析,不同小区情况不同,业主收入水平不同,物业服务需求不同,物业费调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真正做到“质价相符”,并让业主能够信服。
如何做到“质价相符”?关键在于公开透明。小区物业费实际收入多少,物业公司提供了哪些服务,具体每一项开支几何,万万不能是笔糊涂账。只有账目公开透明,物业服务提升情况“看得见摸得着”,不能原地踏步,才能赢得业主对于价格调整的认可。公开透明同样适用于小区公共收益的使用和维修资金的使用和续筹,因为这两笔资金也是小区日常运转中会涉及的。平日里应属于业主的公共收益花在哪里了,小区维护哪些应该是物业费支出,哪些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是否经过相应程序,都需要明白账。
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事项涉及工程质量、人员管理和资金审计等方方面面,事项繁多且复杂,专业性强,仅靠提升业委会的履职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现有的监管机制框架内,从区县市相关委办局,再到街道乡镇和社区,各方应起到何种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规范的。而完善好相应的工作机制,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区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