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已入,各地的夏日“夜经济”也渐入高潮。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该区多个商圈夜间消费火热,例如簋街开启“不夜节”,70多家商户推出促销活动,王府井大街上有文化味十足的特色市集,崇文门商圈啤酒文化生活节再度重启……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与足球、奥运等热门主题有效融合,迸发出新的消费活力。
一提起夏日“夜经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餐饮业,想到啤酒与烧烤、各种夜市排档与小吃。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餐饮企业1800万余家,今年前7个月,新增注册企业达180万余家。
其实,夏日“夜经济”并不局限于餐饮业。夜间本来就是重要的消费时间段,夜间休闲消费本来就是多元且多样化的,从购物、旅游到娱乐、演艺、展会等不一而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夏日“夜经济”,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消费细分领域内拓展延伸,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实现不同消费业态之间消费要素、场景和链条的有效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消费体验,并由此形成新的消费场景,打造特色消费品牌。
夏日夜间消费与日间消费有所不同,夜间消费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客观存在局限性,受到温度、光照、雷雨、交通、噪音等诸多因素影响。正因如此,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着力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夜间消费综合体或综合街区,形成夏日夜间经济聚集区,拉动周边区域消费和关联领域消费。
这样的综合街区,其目标消费群体不只包括本地消费者,也会吸引不少外地消费者。这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特色文化和特色活动融入夏日“夜经济”中,以吸引更多外地消费者加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商圈之间出现同质化竞争,避免出现“千街一面”,特别是在夏日“夜经济”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从城市传统商圈向新兴商圈延伸的过程中。
另外,夏日“夜经济”促使商户营业时间延长,消费者活动时间增加,势必带来综合管理成本的上升。如何维护好夏日“夜经济”的秩序,促使“夜经济”进一步发展,值得有关部门深入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