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下旬,陆续有上百位湖北大悟县刘院村村民发现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注册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经营状态至今为“存续”。5月10日晚,大悟县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工作专班正在对涉事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存在的违规行为将按程序严肃追责。

  据当地相关部门初步核实,刘院村共有216名村民办理了个体工商登记。尽管是否均为冒名登记,还需进一步核查,但就已经证实的情况看,被冒名注册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也绝非个案。事出反常必有妖,此事中至少有三大疑点,需要当地在后续调查中给予透明的解答。

  一,如此大面积冒用村民个人信息进行工商注册,到底是谁“偷”走了村民的个人信息?要知道,这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集中注册于2011年、2012年,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批量操作,必然是建立在同时掌握了大量村民个人信息的基础之上。这绝非一般的个人所能够办到,也不太可能是一般的意外泄露,背后是否与集中掌握村民个人信息的当地基层部门或是“内鬼”有关,必须作为重点方向,一查到底。

  二,冒用上百名村民的个人信息注册工商执照,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有村民就怀疑:“这些营业执照,是不是被拿去骗取农业补贴、申请贷款,或者搞业绩报表?”“是不是有人搞这些工商营业执照,是为了拿国家的什么补贴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或也不能排除。就在日前,有媒体报道,某地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有人名下办理了20张营业执照,却只有3家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参照这样的案例,冒用村民信息大面积注册工商执照,并且大量的“空壳个体户”也未被及时清理,是否也可能是为了美化市场主体数据而进行的造假?

  三,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就“被个体工商户”了,当地工商登记的程序是否合规?要知道,按照工商注册流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营业执照,一般需要申请人现场填写申请表,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经营场所证明,工商所审核材料、现场核查经营场所后,才会录入系统。很显然,如果严格按照正常的工商注册程序,这样的大面积冒名注册行为是很难发生的。当地的工商登记部门,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并且,在过去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又是如何能对这种冒名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信息“视而不见”的?

  颇显讽刺的是,简化、优化工商注册程序,是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应的现实无非就是,在工商注册时,市场主体还是感受到一些“不便”和“麻烦”,如往往需要跑多次,这不利于增进市场效率和活力,需要通过改革来改变。但是,在十多年前,居然有地方就可以在注册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轻而易举地被冒名“代办”登记,如此一“严”一“松”所映射的某种工商注册管理的真实生态,无疑值得深思。

  此事发生于十余年前,眼下来处理必然涉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从目前当地各方的回应口径看,也明显表现出了一些拿“历史”说事的“卸责”倾向。但即便是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如此现象的出现也是没有任何正当性可言的。并且,它所反映的底线突破,从个人信息保护到工商登记规范等,显然不只是发生在某一个环节,而是呈现出“系统性”失守的情况,就更不能拿“历史原因”说事。事到如今,唯有直面质疑,拿出看得见的“全面核查”“严肃追责”行动,才能给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