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公司债券半年报闹出“乌龙”,财报中原本应该是公司名称的内容却显示为私人聊天信息,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虽然该公司随后解释称,系中介机构在将相关报告录入交易所系统过程中操作错误,却依然无法打消投资者对其信息披露质量的质疑。

  在A股市场,今年以来,这样的“乌龙财报”更不少见。有的将数据单位“万元”错写为“元”;有的弄混董事长持股状态;还有的年报竟出现70多处错漏,包括多个表格出现了“空白”、重要数据以“××”等形式表示。让人啼笑皆非之余,不禁要对信披质量、公司诚信打个问号。

  相比故意的财务造假、信披违规,上述因粗心大意、敷衍塞责导致的“乌龙财报”看似无伤大雅,实际影响不容小觑。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放任小错不管、“乌龙”泛滥,极可能酿成大错,误导投资者决策,导致上市公司信誉崩塌,扰乱市场交易秩序。

  “乌龙财报”挑战的是信息披露严肃性。证券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财报“闹乌龙”“打补丁”等乱象层出不穷,损害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市场运行秩序,动摇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伤害的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财报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水平等情况的基本权利。不准确的、敷衍的信息披露,容易误导投资者不说,更是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损伤的是上市公司公信力。魔鬼藏在细节里,连最基本的信披工作都做不好,折射出上市公司合规意识淡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面对这样的企业,投资者难免要拿脚投票。过去不少案例已经演示,一家上市公司从“明星股”变为“垃圾股”,中间可能只隔着一份“乌龙财报”。

  信息披露无小事。尤其是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背景下,上市公司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进行信披,尽可能减少因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交易风险,关系着投资者信心的提振,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关键一环。

  清除“乌龙财报”,上市公司务必提高责任意识。要紧绷遵纪守法、审慎尽责的弦,尊重投资者、尊重市场,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披机制,确保披露的数据准确、内容完整、表达无误,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为市场创造价值。

  清除“乌龙财报”,监管部门要加大惩戒力度。从目前情况看,上市公司财报出现错误,大都一改了之,这客观上助长了一些企业对信息披露漫不经心的风气。监管部门应加大惩戒力度,对于出现重大财务数据错漏、涉嫌虚假陈述或股价操纵的,要紧盯不放。只有罚到造假的疼了、管到耍花招的怕了,才能增强监管震慑力。

  消除“乌龙财报”,“看门人”得擦亮眼睛。中介机构要切实勤勉尽责,提高对信息披露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及时发现并改正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误,为每一份签字报告负责,确保信息披露合法合规、真实有效,把好质量关,不断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水平。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市场各方唯有常怀敬畏之心,认真核查每一个数据,严肃对待每一个表述,方能守护好这条生命线,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