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北粮南运”有其合理性,但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不能只从市场角度看,更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还要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公平。

  眼下,秋粮收获进入尾声,北方秋粮陆续上市,一场大规模的粮食迁徙即将迎来高峰。犹如粮食流通领域的“春运”,产自北方的粮食将装满船舶、列车,一路向南穿越数千公里,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北粮南运”已成为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粮食生产地区重心的调整转移。历史上,南方曾是我国粮食主要产区,“南粮北调”一直是粮食调配的主旋律,故有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调配依然主要是由南向北,直至改革开放后南北方粮食产量比例开始发生变化,2005年北方粮食产量首次超过南方。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主产区尤其是北方集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内蒙古、河北、辽宁等7个北方主产区生产了全国一半的粮食,其中仅东北三省一区的产量就占到全国的26.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持续下降,7个粮食主销区里有5个位于南方,尤其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粮食自给率不足30%,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安全线。

  “北粮南运”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市场以及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方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大平原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北方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的优势凸显,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南方人均耕地资源短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一些效益更高的非农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民外出就业,耕地数量与粮食产量相应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外来人口迁徙涌入,南方省份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增长,这也给北方产粮区带来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南北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行资源重组,推动粮食主产区向北方集中,有利于放大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符合“效益优先”的市场资源配置规律。

  客观地说,“北粮南运”有其合理性,但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对国家安全以及其他产业的支撑作用巨大。因此,我们不能只从市场角度看,更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还要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公平。事实上,尽管当前“北粮南运”的格局有效解决了南北方资源供需问题、有力支撑了全国粮食安全,但这种不平衡的格局背后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值得我们警惕。

  从安全保障角度看,“北粮南运”存在一定风险。我们常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粮食生产过度集中,出现风险波动的可能性必然加大。有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物流总量约为6.39亿吨,其中跨省物流总量高达3.15亿吨。如此大规模、长距离的粮食调运,且不说运力保障、运输成本等存在巨大压力,还增加了发生存储运输、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产区产不出粮,或者产得出但运不到,导致销区吃不上饭,就要严重影响人心安定、社会稳定。考虑到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一隐患更加需要警惕。

  从生态保护角度看,“北粮南运”也面临挑战。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气候仍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南方光热条件好、水资源充沛,一些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本就是适合种粮的地区。而北方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光热不匹配的硬约束,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环境的超负荷利用,北方已经出现了黑土地退化、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北方粮食高产,是在各类资源已经绷得很紧很紧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实现的,现有科技条件下,越往后增产难度越大,长期向南方大规模输送粮食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从国家发展大局看,“北粮南运”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粮食产销南北区域不平衡,带来的是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粮食比较效益低,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不仅财政收入不高,还要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进行补贴。当主产区将大量的土地、人力资源投入粮食生产时,实际上还付出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机会成本,长此以往,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差距将不断拉大。数据显示,非主产区省份与主产区省份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值,已由2012年的1.45扩大至2021年的1.57。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曾经的“鱼米之乡”褪去光环令人叹惋,这种势头不该也不能放任持续下去。虽然短期内“北粮南运”格局无法彻底改变,但可以从耕地保护管控、产业链合作、利益补偿等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遏制、扭转。要优化耕地的布局结构,特别是对南方耕地的数量底线提出要求,让适合种粮的地方多种粮,加快恢复粮食产能、提升自给水平。进一步深化南北粮食产销区合作,推动从产需合作向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转型,让主产区更多分享粮食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升带来的增值收益。完善“纵横结合”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的纵向补偿力度,在建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督促主销区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可喜的是,近年来南方一些省份通过实施复垦复耕、增加早稻面积、发展再生稻等方式,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巩固的好势头。2023年,南方省份净增耕地739万亩,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期待各地进一步增强抓粮的思想与行动自觉,牢牢守住自己的“责任田”,一起端稳“中国饭碗”。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