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驾出行渐热,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观察社会消费习惯的一个独特窗口。不少网友注意到,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车流如织的服务区里,休息区域吃泡面的人不少,餐饮区域却门庭冷落,热气腾腾的饭菜少有人问津,与川流不息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令人费解:驾驶着价格不菲车辆的旅客,为何不愿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花费几十元享用一顿热饭菜?
这种反差,不仅是对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商业价值的质疑,也引发人们对其服务质量与性价比的反思。
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价格较高一直是旅客关注的焦点。一份普通盒饭动辄三四十元,矿泉水价格也远超普通商店,这种价格差异并非完全由物流成本所致,更在于服务区某种程度上的垄断经营。相比之下,泡面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便捷性,成为旅客首选。这并非意味着旅客完全拒绝高品质餐饮,而是在性价比与就餐体验之间作出了权衡。
除了价格因素,服务区餐饮的服务质量也饱受诟病。卫生质量较差、餐具清洁不彻底、菜品口味欠佳、服务态度冷淡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消费者投诉后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这样的服务体验,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旅客对服务区餐饮的不信任。
要改变“饭菜不敌泡面”的尴尬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优化服务区业主与餐饮租户的利益分配模式,激励租户提升服务质量,打破高租金、高价格、差体验、低销量的恶性循环。其次,应引入更多市场竞争,让优质餐饮企业参与服务区经营,实现优胜劣汰。再次,服务区也应进行改造升级,让传统服务焕发新活力。
在挖掘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商业价值方面,一些地区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黑龙江境内的哈同高速公路得莫利服务区以特色炖鱼吸引旅客;山东临沂服务区通过品牌化、特色化经营,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旅客的需求。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提供物有所值的餐饮服务,才能改变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的尴尬现状。
服务区本质在于服务。改善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服务,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升级的关键一环。只有让服务区真正成为旅客愿意停留的驿站,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