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4届毕业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竞辰将和14名同学一同前往云南临沧支教。

  大家商量好了,一年内不仅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要做一项关于乡村青少年教育的调研。

  虽然参加过几次调研,但周竞辰还是有点慌,“之前只是‘小打小闹’”。为了“恶补”调研知识,她在离校前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培训。

  6月24日至26日,在一场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第二期)暨华中科技大学“行走的思政课”调查研究专题培训班上,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分享实用技巧,告诉大家如何有效开展调研。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12所湖北省内外的高校学子参加了此次培训。他们多数是和周竞辰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也有一些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和即将赴基层开展政务见习的学生,前期都提交了一篇原创的不少于4000字的青年现象观察或青年工作研究报告。大家将在暑期前往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练就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硬本领,上好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带着问题意识观察社会

  “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朱乘慧想起了去年在特训营最后一节课上,中央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廉思的发问。

  朱乘慧是首期特训营学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作为“学长”,他在本期特训营开始前,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听到廉思的发问,朱乘慧很疑惑:“上大学前,我有近20年的时间生活在老家,怎么会不了解呢?”

  廉思继续追问:“你家乡有多少人口?老龄化率、男女比例、生育率是多少?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

  一连串问题让朱乘慧一时难以回答。廉思通过提问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还是欠缺更多的了解。

  去年暑假,首期特训营在北京举行。这是廉思课题组发起的一项公益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水平。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观察员,记录中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按照廉思的计划,准备连续举办3期培训班,每期招募50人,但第一次只有12名学员报名。

  大咖云集、内容“硬核”还免费,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参加?

  廉思提到,很多年轻人往往将知识做“短期功利化”的评价,将知识分为“现在有用”和“现在没用”,出于“直接有效”而产生学习动力。但调查研究是一项付出多、见效慢的事,“它不能直接带来学分和成绩的提高,也不会对升学和就业有明显的帮助,有些年轻人难免会觉得这些内容与‘收益’无关”,所以不愿意学这方面的知识。但年轻人只有通过深入持续的调查研究并保持着不断质疑已有知识的批判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我们希望培养一批青年调查的‘种子’。”廉思道出办特训营的初衷。

  既然需要带着问题认识世界,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风笑天建议,从社会生活中找问题,这是最重要的来源,“我们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从个人生活经历中找问题,这是最独特的来源,“我们要有反思的能力”;还可以从各种文献资料中找灵感,包括学术文章、媒体报道的“新”“奇”“热”问题。

  风笑天说,一个好问题要有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提出一个好问题,相当于你的调查已经成功了一半。”

  调研的目的是看到真相。“你在调研中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吗?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成斌把问题抛给了在场的大学生。有人认为“有调查就有发言权”,但有些调查一开始就是错的。“对调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抱有批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接近真相。大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大’在哪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批判意识上。”刘成斌说。

  风笑天也曾撰文提到这个话题。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项社会调查都不可能实现对社会现实完美无缺的反映,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近似值。这是看待任何一项社会调查时所应记住的前提之一。但是,每一项社会调查的工作者又都有责任使自己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现实,尽可能地缩小调查结果与现实本来面目之间的差距。

  问卷设计如何“避坑”

  有了好问题,接下来便是着手开展调查。问卷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收集方法,是很多大学生调研的“必选项”。

  然而,设计一份科学的问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后张宪提到了单选题需注意的几个方面:一个题目只问一件事,不要把可能存在不同答案的两个问题糅在一起;力求让每个受访者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选项;选项不要有重复的部分;期许度高的选项放在后面,让受访者多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

  对一些大学生“调研小白”来说,“这些坑或多或少都踩过”。

  回忆起自己大一暑假参与设计的乡村电力基础设施调研问卷,周竞辰坦言,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当时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对电力基础设施还满意吗?选项有4个,分别是:满意、不满意、一般、有小毛病。

  周竞辰说,现在来看当时的几个选项就不够科学,“有小毛病有可能就是不满意,一般也可能是不满意”。

  去年,她和同学在做小学生科普读物调研时设计的问卷,也有类似的情况。她们设计的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有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答案有4个,分别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很少阅读、只阅读过一两次。

  “只阅读过一两次就是很少阅读啊,听了课我才意识到这里的问题,不知当时怎么没发现。”周竞辰说。

  听了张宪的分享,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一学生雷铭宇收获也很大,“没想到一份小小的问卷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两天,他和同学正在优化调研问卷,他们将在暑假调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现在我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了。”

  要察言观色,还要“深度入场”

  2022年暑假,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24届毕业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洪铭泽,前往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农村调研艾草产业时,在路边碰到了几位正在采收艾草的农民。

  本想给他们发一些问卷,详细聊聊当地艾草产业,洪铭泽却“吃了闭门羹”。

  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已经接待了一批学生,老乡们并不愿意配合。

  洪铭泽和同学马上把自己的水递给老乡,并买了一些雪糕。

  “效果还不错,老乡们态度和善了许多,坐下来填了问卷,又给我们说了好多。”洪铭泽回忆道。

  在深入一线调研中,大学生们面对的是不同职业、地域、年龄的人群。如何与这些人打交道?遇到访谈对象不愿意配合,怎么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炳辉带来了18项小技巧,包括如何进入访谈状态、如何观察调研对象和环境等。他形象地称之为“降龙十八掌”。“总的原则是告诉大家,与人沟通时要注意细节”。

  在和学生多次调研中,刘炳辉发现,一些学生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一些调研对象已经明显表现出不耐烦、抗拒的状态,学生们还是“刨根问底”。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刘炳辉说,比较合适的办法是重申自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拿出学生证,给自己贴标签,便于对方理解,舒缓紧绷的神经。同时,重申调研不会干扰到对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请对方放心。

  还有一些学生“脸皮薄”,访谈对象一拒绝,学生们就打退堂鼓了。刘炳辉说,重要的访谈对象可以尝试多次拜访,一般都会被真诚打动,“诸葛亮也就扛了3次嘛”。

  中央团校青少系教师贾舞阳也谈及了一些沟通中常见的误区。

  她说,调研不是查户口,不要把对方工具化,不轻易打断对方,学会倾听,用眼神鼓励对方。另外,还要慎用书面语,很多一线从业人员更爱听口语。

  想要做好一项调研,除了要掌握一些沟通中的小技巧,更要“向下扎根”“深度入场”。

  廉思分享的同城货运司机调研,令在场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如何用脚底板做学问”。

  同城货运司机除了搬家这项业务,还承担了很多小超市、餐馆、五金店等商户的货物运输工作。了解这些司机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助于从侧面窥探城市最基层经济体的运营情况。“他们是观察城市经济毛细血管的放大镜。”

  为了近距离接触司机,廉思迷上了“打货拉拉”上班。

  从家到单位40分钟车程,他与司机聊得火热。几十天下来,他对司机们的生存状态了然于胸,为后续撰写调研报告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

  “到现场去感受细节”“记录为时代奋斗的人”,这是廉思在讲座中频繁提及的两句话。洪铭泽将这两句话记在了笔记本上,也记在了心里。

  7月底,洪铭泽将前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支教,并围绕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现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两个主题开展调研。

  听了讲座,洪铭泽说,他最大的收获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务实。“支教一年,我想多读一些书,静下心扎扎实实做好调研。”

  好报告“长什么样”

  回想起自己几年前写的红色物业调研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4届毕业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武清莹直言:“我那个(报告)根本不算一个报告。”

  大二暑假,她和几位同学做了一次红色物业调研,对武汉市江汉区部分社区书记、主任进行访谈,并发放了问卷,主要想了解红色物业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由于是第一次写报告,武清莹一时摸不着头脑。“我就把我们收集上来的内容简单梳理了一下,也没提建议。现在来看,这份报告还是比较粗糙的。而且很多内容不用调研,在网上也能搜到。”

  周竞辰在写乡村电力基础设施调研报告时,也被老师指出了不少问题。“老师说我的框架比较乱,而且报告不像报告,论文不像论文,像是杂糅在一起。”

  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长什么样”?廉思首先指出了论文和报告的区别。

  他说,很多大学生写过论文,但没写过报告,这导致他们不太熟悉报告的逻辑。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推理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具体的事实、现象或案例,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或规律。论文中既有演绎推理也有归纳推理,而报告则以归纳推理为主。

  在廉思看来,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其结构应当是:20%描述现象,30%阐述机理和成因,50%分析政策选择。

  张宪和廉思一起完成过多篇调研报告,她重点谈到了数据图表的使用问题。在张宪看来,一些大学生“为了画图而画图”,显得很专业,却增加了阅读难度。举例来说,“您所在的行业领域是否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受访者的3个回答——“是”“否”“不清楚”,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没必要画图,因为不如文字表达清楚。

  政策建议是整篇调研报告的重头戏。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提政策建议并不容易。廉思建议,大学生们应通过读书掌握成体系的知识,还应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意见相左的人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先做起来,让学问从实践中‘长’出来,在做中完善。”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经济网

  “绿色经济网”是以绿色经济大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服务于不同领域群体。绿色经济网为绿色新政、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品牌、各行各业的绿色人物服务。为了绿色经济网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