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玉龙”涡轴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发使用发展四十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玉龙”发动机总设计师尹泽勇现身,引发在场媒体关注。
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白发老人神采奕奕,至今仍奋战在科研一线,讲起“玉龙”发动机,就像讲述自己心爱的孩子。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我国航空发动机谱系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名为“玉龙”,得名于“玉龙雪山”。它于1984年艰难起步,克服了无数困难,成为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创新并走完预研、研制、使用、发展全过程的先进涡轴发动机,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打破了国外对先进发动机技术及产品的封锁,扭转了核心能力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航空发动机研制到底有多难?自主还是跟随、创新还是沿袭、突破还是妥协?这些问题都曾是横亘在研制团队面前的高山。
从入行起,尹泽勇就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之路异常艰难:“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人家几十年、近百年做过的事情,我们要补的课很多,要做的事很多,不能亦步亦趋,必须开拓创新。”
他拉过一条时间线,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有动力飞机,到120余年后的今天,西方已研发了一代又一代发动机、飞机,其背后是无数个“看不见”的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20世纪70年代,尹泽勇以超前的眼光,投身航空发动机设计理论体系建设,率先开展“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的研究应用。由于“有限元”研究要求计算机内存量大、计算速度快,当时只有上海、北京等地的计算中心才有此条件,为此,他常常穿梭于上海、北京与株洲三地之间。
他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往计算中心,有时要等到晚上才能离开,错过饭点是常态,有时又因为计算遇到阻碍,忧心忡忡而食难下咽,胃痛的病根就此落下了。42岁那年,他的胃溃疡已很严重。后来,怕失血贫血影响科研工作,他选择接受胃切除手术。
尹泽勇太珍视时间了,“不管是对自己的生命,还是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都不允许浪费一分一秒”。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在《院士春秋》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宇宙浩渺,人生短暂,尽心尽力,庶几无憾。”
2016年,中国航发成立后,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尹泽勇一刻也不想耽搁。
身边的同事说,年近八旬的他比年轻人还拼,经常一周内连续奔波于科研现场、试验外场、学术会场,别说回家,有时就连办公室都不回就直接进会议室,研讨技术、分析故障、协调工作,身边的年轻人都感到身体吃不消。
“缩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是真正掌握规律。”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尹泽勇始终强调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任何结论和意见,都要给出支撑的数据、证据和理由。对于大家有分歧、有争议的事情,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安排试验来验证。他常说,“放过一个问题,看似加快了进度,但以后解决问题的时间会更长、付出的代价要更大”。
在中国航发动研所所长高洁看来,尹泽勇院士是一位典型中国式的严厉、严谨的家长,讨论技术问题,他喜欢观点明确,说理简洁,强调事实说话、数据说话,“任何结论和意见,他都希望你给出支撑的数据、证据和理由,对于大家有分歧、有争议、不确定的事情他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安排试验来验证。”
事实上,对掌握客观规律,尹泽勇近乎固执,在现场时,他不把问题搞清楚就不走。他说,“不到一线,就很难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痛,很难深层次掌握存在问题背后的实质”,“我们决不能把车台的问题带到外场,绝对不能把地面的问题带到空中”。
中国航发动研所结构强度研究部部长米栋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0年左右,他第一次接触多学科设计优化,对尹泽勇院士说:“这个方向国内几乎没有做过的,我们把精力转向这个方向,我心里没有底。”
当时,尹泽勇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思考3个问题:你觉得现在“有限元”方法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地位怎么样?如果向前推20年,你觉得“有限元”方法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地位怎么样?从大家都不看好“有限元”,到现在发动机研制离不开“有限元”,咱们团队在这20年中成功的法宝是什么?
这次思考是改变米栋一生发展轨迹的重大转折,让他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要逃避,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坚持下去。
“尹院士作为团队学术带头人,是我们研制团队的一盏明灯,目前在他的指导下,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日益成熟完善,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利器,在许多型号上都已开花结果。”米栋说。
尹泽勇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领域辛勤耕耘了50多年,带领团队摘得了多个“第一”:我国第一型设计定型并交付使用的涡扇发动机、第一型自主研制定型并交付使用的涡轴发动机“玉龙”、第一型自主研制的大飞机用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长江1000”验证机……有人曾这样评价尹泽勇,他这半个世纪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半个世纪中,尹泽勇的工作地点从长沙到株洲,从株洲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工作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不变的是他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初心使命。
2023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回信中指出,“这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尹泽勇看来,这是对航空发动机事业取得成绩的高度概括和褒奖。从民用发动机来说,近年航展中先后展出CJ1000A、CJ2000等大涵道比涡扇商用发动机以及其他各类新型发动机,比肩世界先进水平,都是“长足进步”的具体体现。
“我今年79岁了,即将成为‘80后’,但决心与最具创新活力的年轻同志一起,继续奋斗,做出最先进的发动机,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尹泽勇说,这是航发人的夙愿,也是他个人的夙愿。